KMI-SISI国际海运论坛经过几年的发展,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中韩两国海运界增进交流、加强合作搭建了广阔平台,也是中韩两国航运智库深度对话的重要载体。此次论坛沿用“主题发表 + 综合讨论”的形式,主题发表环节由来自中韩两国的五位专家分别就五个领域进行深入阐述,综合讨论环节由另外六位中韩嘉宾进行点评并展开讨论。首先,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国际航运研究室张永锋主任发表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分析及短期走势展望。张主任指出,当前国际干散货市场现状,一是呈现触底反弹趋势,短期运费回复较快;二是年度运费走势呈现一定规律性,中小船舶运费企稳是此轮BDI持续回升的基础;三是船舶利用效率已经触底回升,干散货运输企业财务状况明显改善。此外,张主任又从需求层面、供给层面、库存和价格层面介绍了当前市场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变化。最后有关未来市场发展展望部分,张主任认为,对于2018年我们应该持谨慎乐观态度,但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以应对新条件下的机遇与挑战。图6 张永锋主任发表演讲其次,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海运市场分析中心高秉旭专家研究员从条件变化、整体市场动向、各航线动向及展望、政策建议四个方面分析并展望了国际集装箱市场。高研究员认为,短期内,世界经济复苏、贸易活动回暖,但从中长期看,海运市场仍旧存在风险因素,需要积极做出应对。高研究员还提出,随着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垄断主义抬头、部分航线变化、IMO规则强化,整体市场也受到影响,主要体现在运费动向、吞吐量、charter市场等方面。最后,高研究员倡议,中韩应建立集装箱海运产业监测中心,来进行市场运费监测、各船公司顾客满意度调查、并发行本国集装箱班轮公司竞争力评估报告。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研究室周德全主任向大家展示了中国航运景气指数的开发与应用。为对中国航运业景气状况与未来走势进行监测与预警,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探索研究了中国航运景气预警指数(CSAI)、中国航运景气动向指数(CSCI)、中国航运景气指数(CSPI)与中国航运信心指数(CSFI)。这一指数体系已受到国内外媒体、社刊的一致认可。周主任着重讲解了指数体系的编制方法。最后他针对最新一期指数提出:1、2017年三季度航运企业经营情况持续向好;2、航运企业进入大幅盈利阶段;3、轮经营指标全面上涨;4、运企业盈利暴涨;5、干散货运输市场供需仍处过冷区间。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海运安全研究室朴韩善室长与大家分享了IMO环境规则对海运市场的影响。朴室长首先阐述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世界海事组织环境规则之间的联系,同时指出当今航运产业所处的环境给IMO带来诸多挑战。为应对如人口不断增长、海面持续上升、船型继续扩大等问题,IMO向成员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朴室长认为,IMO环境法规的对海运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船舶二氧化碳的排放的控制、以及LNG动力船的增长(包括需求的增长、相关港口和码头的建设等)。他最后总结,考虑到IMO环境规则对航运产业的影响,成员国应该将2020年作为一个时间节点,分步推动实施。综合讨论环节,在首席讨论嘉宾、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书记、副秘书长殷明的主持下,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国际航运研究室郑静文研究员、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海事研究中心李世博主管、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海运政策研究室金泰一室长、海运产业研究室黄轸会室长、海运市场分析中心金炯珍主任五位讨论嘉宾分别就主题发表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带领现场听众与演讲嘉宾展开互动交流,各位演讲嘉宾详细的回答了讨论嘉宾与现场观众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