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经纬 护航发展 ——天津海测优质服务助力港口兴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11-18浏览次数:149

   "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航海保障部门的重要使命和职责。天津海事测绘中心(简称"天津海测中心")的建设一定要以服务本地经济发展为根本,进一步做好北方海区沿海各港口海事测绘服务工作,不断优化航海保障资源的合理配置,共同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11月16日,天津海测中心主任董江接受记者采访时坚定地说。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港时留下了"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殷殷嘱托。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一年多来,天津海测中心纵横经纬,积极参与碧海行动、推进智能航保建设、服务港口发展,以一系列有力举措优化服务,全面推动天津海事测绘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港口经济腾飞。

保安全

"碧海行动"清除航道隐患

2019年11月18日,在大连长兴岛附近海域,天津海测中心工作人员对沉船"中泰鑫55"所在区域进行第一次扫测,40米长的测量船在2米高的海浪里摇晃前行,船上的工作人员忍着强烈的晕船不适,强打起精神,小心地观测着测量仪器与测量船周围的海况。

渤海是我国内海,辽、冀、津、鲁三省一市环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航运的快速发展, 渤海水域沉船数量逐年递增。沉船严重影响了船舶通航环境,极易发生次生事故,给环渤海经济区港口正常生产营运和航道发展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为保障渤海水域通航安全,消除海洋环境污染隐患,交通运输部自2014年起实施渤海湾"碧海行动"公益沉船打捞,分批逐步打捞碍航沉船。天津海测中心负责打捞完成后复测工作,沉船"中泰鑫55"即为天津海测中心中标《2019年度碧海行动沉船清除打捞工程(黄渤海区)扫测工程项目》后,需扫测的4艘船舶之一。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真是不容易。"天津海测中心测量队项目主管徐乐告诉记者,以往进行测量时,海浪也就0.6米,这次测量区浪高较平时作业高了3倍多,大家第一天到测区时就都晕船了。"那时候出海扫测,怕吐怕难受,大家早饭不敢吃多,午饭基本不吃,等晚上测量完上岸后才能放心吃饭。"

而更让徐乐他们难受的是,2010年沉没的"中泰鑫55",由于船是铁壳船、在海水中浸泡时间过长,船体都锈蚀了,打捞船的抓斗一抓就碎,极易有遗落物,因此扫测工作反反复复进行了5次。

遗落物不管不行吗?徐乐告诉记者,散落物往往是高于海底面的,会使航道实际水深低于海图所标识的水深,容易与船舶发生碰撞,轻则船体受损,重则船破人亡,因此一定要确保碍航沉船船骸全部打捞起来。

"其实晕船难受也就扫测时,扫测完之后,还是挺有成就感,因为顺利完成了任务。"徐乐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2014年至今,天津海测中心已累计完成66艘沉船清除打捞后的扫测验收工作,按时提供沉船打捞后的扫测成果,确保航道碍航物得到清除,受到打捞部门和海事监管部门的高度肯定。

勇担当

抗疫一线分秒必争

"你好!这里是神华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黄骅港回淤严重,请贵中心尽快进行黄骅港煤炭港区航道测量!"2月5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天津海测中心接到来自港方的求助电话。

职责在肩,"疫"不容辞!黄骅港煤炭港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煤炭中转基地,为确保疫情防控关键时段海上运输,特别是电煤运输的高效安全,满足南方多省市紧急需求,天津海测中心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5名技术人员第一时间抵达单位,当天晚上便到达黄骅港驻地,熬夜一遍遍研究测量方案,直至敲定每个工作细节。2月6日清晨,技术员们做好个人防护,紧张忙碌的航道测量工作随即展开,仅用2天时间便完成了煤炭港区航道21.75平方公里的水深数据采集任务,并连夜制作水深成果图交付港方使用,有效地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间重要民生物资的运输通畅。

"这是一场分秒必争秒的抗‘疫’战斗,这是‘精测海疆、使命必达’的生动写照。"董江说。

此外,为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保持产业链总体稳定,天津海测中心于2月25日全面启动天津港重要通航水域港口航道图测绘任务,较往年提前2周开展现场扫测,以实际行动助力天津港生产运营,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此次天津港港区扫测主要包括天津港主航道、大沽沙航道和大港港区航道,测量面积257.93换算平方公里,按照计划需在4月初结束第一阶段现场扫测任务。

2、3月份天津港及附近区域天气多变,经常伴随寒潮、风浪,海上扫测又与天气状况紧密相关,赶上较大风浪就无法出海作业,为了抢抓进度、确保质量,天津海测中心测量人员起早贪黑,每天在海上航行十三四个小时,抓紧一切时间开展扫测工作,并连夜进行内业处理以确保数据及时更新。

辛勤的付出没有白费,在测量实施过程中,天津海测中心在主航道及大港航道发现三处可疑浅点,经反复核查,确定该浅点真实存在,对船舶通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上报主管部门后,天津海测中心及时发布实测碍航物报告,并由海事部门正式发布航行警告,为天津港进出船舶安全排除了隐患。

寻突破

开发系统添加智能"引擎"

2020年,天津海测中心通过申报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科技项目组织开发《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航保水文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的建成将推进公共信息数据资源开放共享,进一步满足水文信息化跨平台服务、个性化服务及安全性的需求,为天津海测服务港口装上智能发展"引擎"。

该项目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微信小程序平台进行开发,主要用于对外发布海洋潮汐预报和气象观测信息,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数据库云链+MySQL建设、小程序前端和Web管理后台、数据安全监控与防护等内容,可在各类手机微信端提供定制化水文信息服务,图形化查看北方海区海图信息及各个港口的水文气象情况,实现数据统计、权限分配、数据更新、风险排查等功能。

天津海测中心水文队蔡跃介绍,项目成果适用于社会公共服务,建成验收后将成为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对外保障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于2022年向社会提供粗细粒度水文及气象信息,并紧密贴合实际生产,在航政管理、港口建设等单位中进行推广应用,为航政执法、港航管理、港口开发和海洋测绘等单位提供精确、详细的水文信息,主动履行航海保障和服务社会职能。

精测海疆助发展,通江达海起宏图。今后,天津海测中心将继续坚持不懈提升航海保障履职的能力和服务水平,瞄准地区经济发展和港口建设需求,力争做好海上工程的测绘服务保障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排忧解难,为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加油助力。
来源:中国水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