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由上海海事大学支持,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主办,上海仲裁委员会、上海船东协会、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研究所、上海市交通委科技委政策与法规专委会、中国航海学会水运管理专业委员会、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港口航运专业委员会、世界海事大学上海中心、上海国际航运碳足迹标识协会共同协办的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绿色港航研讨会,在上海国际仲裁会客厅举行。本次论坛主题是“绿色航运走廊:推动航运业低碳转型的创新与实践”,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叶兴、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殷明、上海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孙海华出席论坛并分别致辞。论坛吸引了来自能源,船舶服务,金融机构等行业近百位专家学者及业内代表,共同探讨航运业低碳转型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案例。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叶兴首先致辞,介绍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成果,包括2024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5年全球第一、汽车吞吐量全球第一等。同时,上海积极推动航运绿色低碳转型,在LNG、绿色甲醇、生物燃料加注方面取得进展,并推进绿色航运走廊建设,以IMO净零框架为指引深化合作,助力全球航运脱碳。
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殷明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上海海事大学通过多维度举措助力绿色航运:成立船舶绿色低碳研究中心,成果在企业试点;开设碳减排、碳管理等特色课程,启动绿色航运人才培养项目,联合举办国际培训;与洲际船务、中远海运等企业共建绿色实习船、开展技术攻关,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举办专题讲座论坛。
上海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孙海华在随后致辞中提及与上海海事大学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教学及纠纷解决等方面合作深入。他祝贺会议顺利召开,期待未来上海仲裁委员会以更开放姿态承接航运热点议题演讲,并欢迎嘉宾参观指导。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婕姝担任论坛主持。专题演讲环节,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中国区港口和航运项目高级经理马莉惟深入剖析了世界绿色航运走廊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研究所法规与绿色技术研究部主任简炎钧聚焦低碳技术,全面阐述了从研发到应用的革新之路,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绿色航运研究室主任赵翠云对全球绿色能源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圆桌讨论环节,由上海船东协会常务副会长蔡惠星主持,与会嘉宾包括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科技信息处副处长王大军、上港集团能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罗文斌、中远海运集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上海远洋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秦江平、中船711研究所副所长邱爱华、洲际船务集团专业化学品公司执行董事张佳宏、上海电气绿源科技(吉林)有限公司计划管理总监郝雁涛。嘉宾们聚焦绿色航运走廊建设,探讨了政府在政策、法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措施,分享了企业在绿色航运实践中的经验与挑战,如采用替代燃料、优化船舶能效等。讨论了技术创新在绿色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如碳捕捉、绿色甲醇生产等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在讨论的最后阶段,与会嘉宾还就绿色航运走廊建设中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绿色港航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中闭幕,论坛不仅增进了航运业的交流与合作,更为探讨建设绿色航运走廊、航运业低碳转型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