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为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交通运输部共建高校,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港航物流学科保持全球领先,已向全国港航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输送了毕业生逾16万,被誉为“高级航运人才的摇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是上海海事大学于2008年会同上海市交通委等21家单位共同成立的港航高端智库,已与国内近500家港航类企业、研究机构、院校建立起联系,提交专报、内参124份,其中20篇获省部级领导批示,更有数篇曾分别获得温家宝、李克强、张高丽、张德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被中国智库索引(CTTI)列为“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A类智库(全国唯一入选航运智库),被交通运输部列为新型智库试点单位。
大学为研究中心提供了高度开放、独立的机制保障。学校为支持研究中心发展制订了专项政策,免去了教学、行政考核,允许研究中心独立于校外(霍山路150号)办公,派遣16位事业编制人员专任研究中心岗位,并允许研究中心自主通过派遣方式招聘全职人员近20名,采用坐班制管理,并支持研究中心以自有“品牌”参与航运业活动并与其它航运物流企业开展合作。
在航运物流大数据领域已有扎实基础和较强行业影响力。
一方面,研究中心积累了船舶轨迹数据逾1100亿条,宏观经济、贸易、航运统计数据逾400万条,全球船期、船舶档案、码头地理数据逾20万组,申请相关发明专利及著作权逾15项,出版航运大数据专著3部。在时空行为特征挖掘、轨迹压缩算法、轨迹聚类算法、运价预测模型、视频识别等方面拥有自有核心技术,部分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如,提前7天平均误差控制在4小时之内的班轮ETA预测算法,被应用于中外运运易通平台和华为全球供应链管理。
另一方面,研究中心大数据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的航运智慧治理和企业的智慧经营场景之中(涵盖主要龙头企业),并得到了行业的充分认可,形成了广泛的影响。面向港口,研究中心为天津港集团、浙江海港集团、招商港口等完成了大数据应用思路和场景设计等;面向航运,为中外运股份、招商轮船、中远海散货、中国船级社、上海船舶设计院、运去哪等完成了大数据分析算法和分析工具研发等工作;面向政府,为部水运局完成了岸电精准推广分析,为海南自贸港完成了国际物流枢纽数字化方案,为舟山海事服务基地完成保税油供大数据分析和经济贡献度分析,为平潭交建局完成了国际海事补给大数据分析等。推出诸多数据产品,研究中心面向航运业推出了一站式数据服务平台——“中国航运数据库”,持续发布大数据分析产品《基于船舶AIS大数据的全球20个主要集装箱港口综合服务效率评价》、《基于大数据的内贸集装箱海运公司营运效率排名》、《基于AIS全球主要干散货船队的动态监测分析》和《基于大数据的全球集装箱船舶运营绩效分析与航线优化研究》等。获得多个业界奖项:南大中国智库CTTI2017精品成果奖(报告《基于大数据的港航经济分析研究》),2017年上海市促进现代航运服务业创新示范项目、2017 年中国(小谷围)“互联网+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018年中国(小谷围)“互联网+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2020年和2021年蝉联“智慧航运”数据创新应用大赛“过洋牵星”奖(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中国航海学会组织)。
实验室负责人徐凯博士、高工已成为航运物流大数据领域公认专家。荣获2020年度中国航运科技十大人物、2018年度中国航运界十大杰出青年、2018年上海国际航运优秀人才、全国生产力优秀著作奖、中国航海学会科技三等奖等。担任《计算机科学》、《中国航海》等中文核心期刊审稿人。兼任航运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计算机学会中文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机械工业出版社计算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交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理事。撰写了国内第一部航运信息化著作《大数据时代的航运信息平台》,专著《基于AIS大数据的港航运营管理问题研究》。被中国大数据产业高峰论坛、海丝发展论坛、亚太经合组织(APEC)电子口岸示范网络、美国船级社(ABS)、DNV-GL在华130年论坛、AIS领域顶级会议汉堡SEADEVCON等邀请为大数据演讲嘉宾。
1、实验室名称
航运物流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
2、所属领域方向、聚焦解决问题、主要成果内容和总体投资规模
航运物流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以下简写为“实验室”),是为航运物流数据资产共享集聚、推动大数据应用场景落地、实现航运数字化转型赋能、兑现航运数据发展红利的功能性平台,是发掘航运物流数据中蕴含的价值,并帮助政府和港航、物流、贸易企业解决数字化经营业务需求的开放性实验室,致力于打造贯穿航运物流数据采集、流通、协同、共享和应用全链条大数据创新生态。
(1)所属领域方向
航运物流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建设属于航运、物流、多式联运、口岸服务等领域方向,航运物流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经济全球化需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实验室主要是对该领域中涉及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流通、协同、共享和应用,为推动航运物流技术的现代化、航运物流产业数字化、及时调整业务结构和提升航运物流服务质量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2)聚焦解决问题
上海已跻身国际航运中心前三位,建设便捷高效、功能完备、开放融合、绿色智慧、保障有力的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是“十四五”时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新目标,也是国家战略与国际形势新格局下的新使命。当前,上海在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国际航运中心能级方面仍存在明显发展痛点。
实验室将聚焦解决四大痛点问题:
一是“缺共享”航运数据资源分散、缺乏合作共享,数据、技术、人才等资源集聚成为老大难;
二是“缺标准”航运数据安全在基础编码、分层分级、跨境传输、脱敏处理、质量评价等多方面没有形成标准和规则;
三是“缺应用”航运物流大数据的价值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成果转化代价大、作用小,往往局限于单个通道内的应用或价值链某些环节的应用,没有实质性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航运产业的业务发展;
四是“缺模式”缺乏面向市场的、可持续的大数据产品与服务创新模式。
(3)主要成果内容
实验室将重点打造四大应用平台:在感知、融合、仿真一体化的港航数字孪生平台、面向海运多式联运的国际物流通道保障智慧平台、航运物流数据池和能力开放平台、智慧海事服务与船舶航行保障大数据平台。
①感知、融合、仿真一体化的港航数字孪生平台
实验室将围绕“船、港、货”的物联网多模态数据融合,并配合气象等数据,对重点作业港区、主要航道、重要锚地等场景进行基于VR技术的数字孪生还原,建立感知、融合、仿真一体化的港航数字孪生平台,从而解决生产场景监测、事故过程还原、作业计划仿真优化等港口、航运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让港口作业管理可以做到全天候、无死角、零距离,大大提高了港口作业效率和效能。
拟研发项目包括:航运数据集成平台建设应用(与中远海运集团合作,该项目属于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基于航运全要素数据的航运数据中台(与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视频识别数据与AIS轨迹数据的融合比对系统(与迈润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合作)、基于数字孪生的海上交通可视化系统(与中交通信大数据(上海)科技有限、上海虹口数字航创中心合作)、用户船港信息智慧协同系统(与上海虹口数字航创中心合作)、船舶油水远程监控(与舟翼机电合作)等,计划申报专利3-6项,产品交付企业不少于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