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航运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SISI)港航大数据实验室应运而生,作为国内领先的港航领域科研创新平台,实验室以“数据驱动决策、智能赋能行业”为使命,致力于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推动港航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升级,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全球航运可持续发展提供核心智力支持。
立足行业痛点,打造科研创新高地
实验室依托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的深厚学术积淀与行业资源,聚焦港航业“数据孤岛”“运营效率低”“决策滞后”等痛点,构建了覆盖港口、航运、物流、贸易全链条的数据采集与分析体系。实验室整合了全球船舶动态数据、港口吞吐量数据、集装箱物流数据、航运市场指数等多源信息,建立了国内首个港航领域专业数据库,数据量超10亿条,覆盖全球90%以上商船航线及主要港口。
通过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实验室在航运市场预测、港口智能调度、船舶路径优化、供应链风险预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例如,其研发的“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模型”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将预测精度提升至95%以上,为港口企业规划产能、调配资源提供科学依据;“船舶碳排放监测平台”则实现了对船舶燃油消耗与碳排放的实时追踪,助力行业绿色转型。
技术驱动创新,构建智能解决方案
实验室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特色,组建了一支由航运专家、数据科学家、AI工程师组成的跨学科团队,自主研发了多项核心技术与工具。其中,“港航大数据分析平台”集成了数据清洗、可视化建模、智能决策等功能,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航运知识图谱”通过构建行业实体关系网络,实现了对政策、市场、企业动态的智能关联分析,为政府决策与企业战略提供支撑。
此外,实验室积极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与中远海运、上港集团、马士基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建立合作,落地了多个标杆项目。例如,与上海港合作开发的“集装箱码头智能操作系统”,通过大数据优化岸桥调度与堆场布局,使码头作业效率提升20%;与航运企业联合打造的“全球航线智能规划系统”,结合气象数据、燃油价格、港口拥堵指数等因素,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约15%。
引领行业变革,助力航运强国建设
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智库,实验室不仅聚焦技术创新,更致力于推动行业标准制定与生态构建。实验室牵头发布了《中国港航大数据发展白皮书》,参与制定了多项港航数据共享与安全标准,并定期举办“全球航运大数据峰会”,搭建起政府、企业、学界交流合作的桥梁。
面向未来,实验室将持续深化在数字孪生港口、区块链航运物流、自动驾驶船舶等前沿领域的研究,探索“数据+场景+生态”的创新模式,助力中国港航业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
从黄浦江畔到世界舞台,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港航大数据实验室正以数据为笔、以智能为墨,书写着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推动全球航运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9944号